2022年1月下旬,环球360管理系统入口积极响应巴渝水文化建设,深入了解和挖掘重庆市水文化遗产,尽己所能保护和宣传我市水文化。结合学院“知水爱水 上善若水”的水文化育人理念,发挥河海学子专业优势,重庆交通大学巴渝水文化探寻者实践团赴重庆北碚开展“三下乡”调研活动。

(实践团成员们在嘉陵江边的合影)
寻巴渝“绿”,自然生命绘画卷
探寻者实践团于1月20日上午九点前往重庆自然博物馆,在这里,实践团的队员们穿越亘古,从冰天雪地到碧水蓝天、寸草不生到自然万物,地球起源再到至今,与古生物牵手互动,感知生命的律动,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。1700平方米的展厅内以几何排列、色彩组合等方式展出蝴蝶、甲虫、两栖爬行类、贝类等生物标本,用180余幅近500种1000余件精美生物标本,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大自然万象生命的缤纷色彩,原始森林、热带雨林、沼泽湿地、荒漠沙丘等四大复原场景中,50余种300多件极具观赏性和教育性的鬣狗觅食、两虎相争、沙蜥奔走夺食等的奇趣场景,让我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

(陈昱宁老师正在为成员们讲解北碚场馆地图)
探缙云“红”,革命文物启人心
探寻者们来到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公旧址,与革命先辈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,领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。走进展厅,400余件实物、1000多张历史照片......以邓小平、刘伯承、贺龙在中共中央西南局在重庆的历史进行展示。其中,邓小平旧居主要展示以邓小平同志为主政西南、推动经济建设和政权建立;刘伯承旧居主要展示刘伯承同志在渝期间的革命斗争;贺龙旧居主要展示贺龙同志发展体育、生态保护的主要功绩。展览中,一张张泛黄的照片,一件件复原的文物,就像一帧帧的电影胶片放映着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斗的场景,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先辈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,感受到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的胆略和气魄。

(实践团成员在刘伯承、邓小平、贺龙雕像前的合影)
研嘉陵“蓝”,冬日江水映人像
探寻者实践团徒步来到了嘉陵江岸,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条既长又宽的江流,江面浩波淼淼,江水碧蓝清秀,澄澈之气涤荡人心。走下石梯,有正在钓鱼的老者、有打水漂的小孩、有带孩子散步的母亲,一幕幕画面既热闹又和谐,实践团员们步上布满苔藓的石头路,蹲在江边双手捧起一把江水,人影竟能清晰地映在水中。在近距离接触嘉陵江后,让我们不禁想要了解嘉陵江的前世今生。嘉陵江干流长约1100千米,全流域面积约16万平方千米,是长江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,近年来,当地政府对原先的江心荒滩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,按“山水相依、城洲相映”的城市建设理念,让越来越多的青山绿水代替了钢筋水泥,如此,才有了美如画的“蓝”嘉陵。

(图为实践团成员们走在嘉陵江石头路上)
探寻者实践团依托“绿、红、蓝”三色路线,走进“自然”,一窥生命画卷,践行绿色发展理念;走进红色基地,一睹昔日革命风云,汲取奋进力量;走近嘉陵江,深入挖掘和整理巴渝水文化根脉,了解当地水文化渊源。